学术论文

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段玉琴 郝利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4  浏览次数: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他指出乡村振兴应该把人才振兴放在首要位置。目前,乡村基层人才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基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本文围绕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析和研究线上线下培训的优势,探索和创新基层人才培训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培训质量,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人才   培训模式   探索创新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人才是基本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就要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依托国家和省级各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涉农培训工作,被誉为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本文再次强调乡村基层人才培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基层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做法,为培养一支理念新、素质强、业务水平硬的基层人才,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行的举措和建议。

一、乡村振兴任务要求与基层人才培养必要性

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重要地位。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1]

“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基层人才是主力军,传统的发展思维模式、经营理念,技术手段,很难推动和实现“三农”的强富美。因此,要把抓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通过对基层人才的教育培训,不断改革和创新,提升综合素质,更好的发挥基层人才在推动农业跨越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

二、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线下培训效果亟需提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对于基层人才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视,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很值得考量。有些培训只注重形式和过程,缺乏针对性,没有上升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实效性差。有些培训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缺乏前瞻性和新颖性;也有很多单位由于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往往都在当地进行,很少进行外出交流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2]

2.线上培训资源质量不高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 迅速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训教育的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目前网上的培训资源虽然比较多,但有些内容陈旧,不够系统和全面,呈现形式单调,实用性差。

3.训后跟踪服务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培训是短期培训,一个时间段后就结束,培训机构没有与学员搭建一个可以长期联系、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行跟踪服务,不能及时了解学员所需,没有真正达到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业发展的效果,实效性差。

三、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创新做法及路径

(一)发挥当地优势,做好线下教育培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培训强势,紧紧围绕国家关于“三农”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始终把培训质量作为“第一生命线”, 不断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做好涉农教育培训。[3]

1.积极探索“请进来、走下去”的组织形式。

针对基层人才数量多、涉及类型多、培训需求旺盛等特点,学院不断创新培训组织形式,采取“请进来、走下去”相结合模式开展培训。“请进来”,积极与委托单位协商,组织学员来校培训,充分利用师资、教学点等资源优势,定制培训方案,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保证培训质量。“走下去”,以“助力产业扶贫”为主题,走进贫困县区,送产业知识到田间地头,助力脱贫攻坚。期间不断探索“理论教学+岗位实践+创新创业策划”的三段式培训模式、“理论教学+全产业生产季跟踪指导”的二段式培训模式以及 “技能训练+学历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及时对学员进行跟踪服务,有针对性的解决学员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2.精心研究,精准设置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设置的是否精准,吃透培训需求是关键。一要“吃透”中央有关的方针政策,二要“吃透”培训委托部门单位战略部署和要求,三要“吃透”培训对象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学院及时进行调研考察,积极组织了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方案研讨会。通过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范围、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不同层级干部需要培训的模块和专题、灵活的方式方法,让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当前的工作实际需要,紧跟形势发展要求,符合新理念,新思想,新精神,保证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的前沿性和针对性。

在中期、长期培训班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培训内容,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体现业务知识与政策理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授课与自主选修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拓展相结合、专业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等“五个结合”,系统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创新教学环节和方法

创新教学环节和方法,是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员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学院根据培训班的情况,采用“N元一体”培训教学方法,将专题讲授、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案例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灵活的设置;对于长期班有针对性的安排岗位实训、论文答辩和总结交流等形式,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培训前的破冰训练与团队训练,打消学员间的陌生感,增强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培训中重视结构化研讨环节,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系统的围绕培训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学员提供新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训后鼓励学员利用微信平台、qq群等渠道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4.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培训服务效能

培训的管理和服务是线下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随着培训班的增加,培训人数的增多,耗费的人力多,培训成本随之增高,落后的管理手段很难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学院积极探索,深入调研,开发了培训管理小程序,实现学员网上完成报到、上课就餐考勤和综合评价。增强了学员的参与度,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各种角色的管理老师能及时掌握培训班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管理,大大提高了培训服务效能。

(二)重视实际调研,提供线上优质课程

网上课程资源是线上学习能否有取得成效的关键。在课程建设前期要吃透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充分的调研考察,了解当前产业发展实际,掌握基层人员目前所需,科学进行课程的建设和整合。

1.明确政策,按需求建设课程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针对网上学习的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例如: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群体,他们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这类人员的培养,国家在培训时间和内容上都有明确的培训要求,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课程的建设,确保网上课程的新颖性和完整性,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定制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资源

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涉及面广,层次不一、行业结构复杂、培训需求多种多样,线下培训班有时会因为培训对象选择不精准,导致课程设置,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差。线上菜单式模块化的课程建设,可按照行业或产业不同,精准的设置培训内容。例如:职业农民的培训,可按照种植、养殖、经营服务、创新创业等类型,按层次和级别进行课程设置和建设,课程内容既要围绕当前的产业实际,又紧扣现代农业的前沿知识。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点菜”,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真正达到学有所用。

3.围绕一个产业链,系统打造课程资源

目前,网上的课程资源较多,但都比较碎片化,特别是针对某个产业没有较系统的一个产业链的课程资源。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计划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产业链,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建设。有明确产业的学员可以在网上进行系统的学习。例如:对于苹果产业的课程建设,可以从果树的裁剪、施肥、病虫害防控、加工储藏、销售等方面提供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源,使学员在一个地方就可学习所需要的全部内容。

4.注重课程展现形式,提升学员学习兴趣

除了课程内容,课程展现形式是吸引用户眼球、引起关注的重要方面。目前,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受人关注和喜爱。在网上课程资源设计方面,结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的研究思考,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对于政策类的资源要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将内容凝练,以图文的形式进行重点展示,避免长篇的文字推送。二是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等创新方面的课程结合案例进行展现,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成熟的案例支持。三是对于涉及到的实用技术方面,以现场操作的视频形式进行展现,简洁实用,学习后能立即上手。

(三)搭建线上平台,确保培训效果

基层人才培训的需求量大,但由于农忙或培训经费等各种原因,不可能都进行外出培训,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线下的培训完全不能正常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教学环境的限制,方便灵活,是线下培训不能完全替代的。

1.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模块化教学

学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培训,在建设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做好专项网络培训平台,按照培训群体有针对性的做好不同类型的基层人才培训。[4]

乡村振兴学堂:针对贫困县基层人员进行网上培训。结合每个县的具体实际,进行培训内容的推送和网上培训的开展,有力提升镇村两级干部在完成精准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方面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巩固贫困县脱贫阶段性成果。

河湖长学院:针对各级河(湖)长进行网上培训。系统掌握一河一湖管理体制构建与实施、河(湖)治理方案制定及河(湖)综合治理融资模式选择及体制机制管理能力,提高各级河(湖)长的综合治理能力及管理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各级复杂水问题和完善水治理体系。

农创学院:围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复员干部退役军人到地方后“心理调适、角色转变、能力转换”过程,通过开展线上社会适应能力和涉农领域就业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心、能力和实现顺利转岗转型,引导其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把退役军人服役期间锤炼的优良品质转化为就业创业的优势,更好地实现退役军人的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经济建设。

2.注重设计,创新训后服务机制

为保证学员线上学习效果,一是在信息化平台搭建初,就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关注用户习惯和使用便捷,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二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能够尽可能的将优质资源进行整合,让学员快速找到所需的学习资源,不用将时间花费在寻找资料上,达到高效学习。三是在教学设计上积极引进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网上互动交流环节。 四是做好线上训后的跟踪和服务,充分利用学校专家教授的师资优势,为学员提供畅通的训后服务渠道,通过贴心周到的服务,真正将培训落地生根,放大和延伸培训成效。

为做好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教育培训,学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形成“实际、实用、实效”的“西农模式”,做好基层人才满意的培训,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黄一映.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农村人才振兴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28-229

[2] 黄远.咸宁市农村基层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3),18-19

[3]万金湖 万拓.干部教育混合培训模式实践探索——以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7-12

[4]徐爽,郭小文.乡村人才培训模式研究——以达州市达川区为例[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8,(04),43-46


第一作者:段玉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讲师,工学硕士,学院秘书),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通信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成教学院, 邮编:712100,电话:18792970309,电子邮箱:67654540@qq.com

第二作者:郝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专业硕士,副院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通信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成教学院, 邮编:712100,电话:18092089243,电子邮箱:365109687@qq.com


项目基金: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JY190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