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媒体我院 || 头雁故事|让沙土变粮田的“思想者”

作者: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日期:2023-09-12  浏览次数:

“沙土变粮田,种养富万家。思总,会魔法吧?”

“思总是急性子,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想不到更多表扬他的词了”

……

日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耀国家庭农场,开展了以“技术指导面对面 助农增收心连心”为主题的农业技术指导与科普交流活动。左建平、万堆林、张建仁等“头雁”人才,你一言我一语,唠家常、听民声、问民计,把科普会变成了表彰会,现场气氛分外热烈。

1.png

众人夸的“思总”,叫思耀国,出生在女子民兵治沙连事迹发生地——榆阳区补浪河乡魏家峁村。

白云织锦,蓝天作幕,划过天空的大雁是优雅的舞者。长空中的群舞,总有头雁领航。

思耀国就是一只领飞不辍的“头雁”。思耀国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场组织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无人机飞手120多人,为周边省市、乡镇的120多个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冷链存储、农产品销售、优质产品推荐等服务,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 基地带全村、全村辐射乡”的良好局面。

蹬皮鞋的“种地汉”

困羁于沙,必然勃发于沙。

思耀国从小深受熏陶,对防风治沙和“三农”有着特殊情结。

2011年,榆阳区提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的号召,一下子就点燃了思耀国儿时建设美丽家乡的梦想。说干就干,他怀揣20多万元积蓄返乡创业,成立了榆阳区第一个家庭农场——耀国家庭农场,借助农业机械化之力实现了“蹬着皮鞋种地”的梦想。

“农场成立以后,我们连片流转了1200亩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千方百计种足种尽,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确保了粮食增产的基础。”据思耀国介绍,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发展机械化。农场通过整理土地、改良土壤、兴建水利设施、建设农田道路,把1200亩撂荒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变成了高产粮田,实现了粮食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提高了效益,为毛乌素沙地发展现代农业探索了经验,树立了旗帜。

耀国家庭农场发挥自身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创新发展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毛乌素沙地农业生产水平。通过改善沙土地耕作条件,配套良种良法、结合种养循环、赋能科技服务,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实现全程机械化,走出了一条“沙土变粮田,种养富万家”的发展之路。

2.png

“咱黄土地埋着‘金疙瘩’!为了保证品质,马铃薯利用机械采收,人工精选装袋的方式。目前,这块地是我们去年与一家公司签约探索开展的订单农业,这是早熟的马铃薯品种,用来制作薯片。我这个品种,比市面上的马铃薯更早开花、更早上市,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现在,马铃薯已经收完。薯麦轮作,可有效调节沙地生态,改变土壤。现在,我们种植的冬小麦都出来啦!”面对记者,思耀国依然难掩心中兴奋。

经过几年不断的发展和积累,耀国家庭农场已拥有播种机、收割机等30多台套,农用无人机10架,先后建设了存栏2000余只养殖圈舍、停机库和生产厂房、办公室以及仓储冷链物流分解场、保鲜库、通风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共计近8000平方米。去年,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

穿西装的“牧羊人”

昔日荒凉的毛乌素沙地上,1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羊舍拔地而起,两千多只湖羊、白绒山羊备受优待。全自动化的供料、清粪、换风设备,保证了羊群在干净整洁的环境生长。

3.png

“地下有‘黑金’煤炭,陆上产‘白金’湖羊。受江苏天下粮仓湖羊养殖方式和模式启发,我们探索出榆林沙地种养结合新模式。”这是思耀国的经验之谈。

“湖羊原产于太湖平原地区,我是榆阳区最早养湖羊的。只有把牲畜养好,才能把地种好。”思耀国自豪地告诉记者,农场引进40只湖羊新品种和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熟化合成、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湖羊养殖,规模达到1万多只。利用羊粪还田提高了土地肥力,粮食作物轮作种植牧草又为养殖提供了良好的饲料,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

4.png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看这个盖板,设计很讨巧,它是我在养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在自家的陕北白绒山羊标准化示范场,思耀国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为提高土地肥力,农场大量种植苜蓿和牧草,并采用轮牧的方式让湖羊在限定区域自由觅食,既为湖羊提供了优质饲草,又生产出了绿色健康无公害的湖羊产品,同时发酵羊粪还田,使得土地肥力大大提高,多余牧草还可供给市场,可谓一举多得。”思耀国表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场收益,还帮助农场实现了绿色有机发展。

有担当的“思想者”

在去年6月10日召开的高素质农民科普培训教材专家研讨会上,榆林市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负责人、榆林市榆阳区思路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思耀国,与龙湾巧嫂合作社理事长张亚利,以“唯二”的高素质农民代表身份受邀参会。

为什么又是思耀国?以己之名的农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原来,农场主思耀国是陕西省首批职业农民领军人才、榆林市高素质养殖土专家、陕西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名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榆阳区十佳高素质农民、榆阳区草滩羊产业协会副会长,榆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榆阳区耀国科普兴农分队队长等,还参加了榆阳区首批“头雁”培育,并担任班长;

多项荣誉映初心。除了拥有一连串闪光的头衔,思耀国的农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也是全国“模范生”。

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

2021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评为全国科普优秀活动单位

202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礼记·礼运》有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思耀国事迹,被农业科技报、陕西日报、榆林日报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

“李书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书记李忠宏)说过,‘头雁’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要人才为先、产业为重、产改为基、共富为本,带动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及‘小农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思耀国认为,当农民增收困难时,帮农致富是应做的事,也是“头雁”应尽的社会责任。一名真正的“头雁”,一定是历史使命的率先承担者。

为了“当好‘头雁’,暖老百姓的心”,思耀国秉持高度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周边农户粮食种植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为榆阳区补浪河乡周边5个乡镇农民做好“耕、种、管、收、销”等一条龙服务,服务农户1100户,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3.5万亩,使农民“种地更轻松”“雇工更省钱”,农民放心外出务工时,享受种地收益,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解决了毛乌素沙地劳动力不足而导致土地撂荒的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埋头耕耘的思耀国,也有着一颗思想闪耀的、古道热肠的心。针对有些农户担心养殖风险或无能力购买种羊的情况,推行“借羊还羊”模式发展养羊产业,让农民养殖无风险,形成了良性循环,达到了“借鸡下蛋”效果。这一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更多农户加入湖羊养殖,周边村已有10多家经营主体,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致富效应明显。

“作为榆阳乡村振兴‘头雁’培训项目的第一批入选者、受益者,深感荣幸之至。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不负重托,抓住机遇,加强学习,努力把自己尽早塑造成为一名乡村振兴‘领军型’人才,为榆林市乡村振兴作贡献。同时,积极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带头致富意识;二是共同致富的意识;三是集体致富的意识。通过树立‘三个意识’,积极引领带动榆林市周边群众实现共同致富。 ” 思耀国告诉记者,“我心里面总有一种紧迫感,希望多思考,做一些实事,配得上党和国家给我的这些荣誉,真正把自己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雁’。”

大道如斯,胸怀天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思耀国是致力于“沙土变粮田,种养富万家”的“思想者”,其三农视线和精神高度都值得赞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