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头雁”导师团汉中行:精准赋能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王健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24  浏览次数:

3月20日至23日,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团(第八分队)在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岳的带领下,经济管理学院汪红梅教授、生命学院王渭玲教授、动科学院于太永教授、园艺学院周杰副教授等一行6人,深入汉中市五地开展回访指导工作,全力推进陕西省2024年“头雁”项目导师帮扶计划。

图片1.png

“头雁”导师团一行先后前往汉中市汉台区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郑区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城固县康珍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原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镇巴县陕西金慧方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基地。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导师团详细了解了各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头雁”学员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汉台区天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中药材班学员汤伟提出淫羊藿和天麻产业存在产品研发不足的问题。生命学院王渭玲教授凭借专业知识,从产品创新、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方面给出解决方案。食用菌班学员贾悦反映香菇产业加工虽稳定,但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管理学院汪红梅教授提出产业融合新思路,建议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讲述菌菇文化故事、运用AI技术等方式挖掘发展契机,推动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汉中市南郑区裕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近千亩土地,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导师团对其在农业机械化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不过,该合作社也面临设备老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匮乏、服务领域单一、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导师团建议合作社制定完善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实行民主管理与集中决策,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希望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拓宽服务领域,优化土地流转机制。

图片4.png

城固县康珍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向涛表示,延胡索种植存在土壤板结和病虫害频发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王渭玲教授建议从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入手,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结构,引入天敌昆虫并使用生物农药,保障产量和质量。

陕西原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张锋为茶叶品质参差不齐而烦恼。园艺学院周杰副教授建议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引入精准灌溉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在镇巴县陕西金慧方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茶产业的赵伟俊提到,茶叶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线下传统渠道,销量受限。导师团建议借鉴其他产业经验,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挖掘当地茶叶特色,打造地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生猪养殖户唐志玲则表示,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收益不稳定。汪红梅教授建议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掌握价格波动规律,发展订单养殖,与肉类加工企业等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价格和销量,降低风险。

座谈会上,“头雁”学员们积极交流汇报,诚恳地提出在经营管理、技术以及产业带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了培训后的收获体会。导师们认真倾听后,进行了专业点评。

图片3.png

此次“头雁”导师回访成效显著,切实解决了学员的实际问题,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学员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会将建议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更多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终审:张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