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风采

学以致用为使命  领航高飞展宏图

作者:静宁县禾达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杨军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

非常荣幸作为甘肃省2025年“头雁”项目学员,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这段经历不仅更新了我的知识,更重塑了我的视野与格局,让我对“头雁”使命和家乡静宁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理解与更强信心。

图片4.png

一、角色蜕变:从“管理者”到“引领者”

培训前,我专注于如何“管好”团队、完成任务。而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头雁”的真谛在于“引领”。头雁必须对方向有清晰判断和坚定信念,既要埋头赶路,更要抬头看路,以战略眼光为团队指明目标路径。作为飞在最前端的头雁,承受最大风阻是必然。这让我明白,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化解难题,同时通过有效授权和辅导,激发成员潜能,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雁群飞行的“人”字形启示我们,优秀团队文化是成功基石。要营造信任、补位、鼓励的氛围,增强成员归属感,凝聚强大战斗力。

图片5.png

二、学以致用:方法论指导产业实践

我叫杨军,甘肃静宁人,曾担任村干部。2002年赴西安创业,虽身在异乡二十载,却始终心系故土。得知家乡实施“归雁工程”后,我萌生了让撂荒地重焕生机、带动乡亲增收的念头。

面对静宁土地撂荒的严峻现实,我毅然返乡创办生态农业合作社。运用培训所学的系统思维,我分析了本地资源与市场前景;通过目标分解,将复垦计划细化为可行步骤。经多方考察学习,合作社累计流转土地720余亩,与药厂合作规模化种植柴胡、黄芪、地黄等中药材320亩,另种植玉米400亩。

图片6.png

三、振翅引领: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头雁”的价值在于带动产业、造福乡邻。我深知,一人富不如众人富。合作社直接带动25名群众就业,示范种植推动50余户农户发展药材种植,吸引30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团队努力,2024年合作社实现净收入20万元,迈出坚实第一步。我的实践是静宁县“归雁工程”的生动缩影。县里围绕“人才回归、振兴家乡”目标,完善政策服务,为返乡人才搭建广阔舞台。如今,越来越多静宁游子带着新理念、新技术返乡创业,形成了奋战在乡村一线的“最美雁阵”。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静宁正以开放怀抱和优越政策,期待更多心怀乡土的奋斗者归来,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