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风采

张仁峻   金刺梨创业故事——家乡的根,家乡的地,8年港漂的创业梦

作者:贵州阳河金秋刺梨科技有限公司 张仁峻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

我是一名来自贵州安顺的创业青年,名字叫张仁峻。每个人听到这个名字时都会觉得是个男孩,但我却实打实是个95后姑娘。很荣幸参加了这次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贵州省2023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二期)农村经营管理专题班”专题学习。从港漂的8年,到现在返乡创业从事金刺梨行业,一路上接受了来自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教育,也影响着自己对人生事业的选择和思考。也许我的故事并没有同行的返乡创业故事那么波澜起伏,但也有自己一些对人生的小小思考,很多人说做农业需要情怀,其实更需要的是落地的行动和理性的分析。

图片1.png

安顺金刺梨也叫做光杆无籽刺梨,是由安顺市林科所对偶然发现的一株野生无籽刺梨进行组织培养和扩繁技术进行研究后,培养出的一种刺梨新品种,准确来说这一品种同贵州蔷薇是同一属性,2008年,安顺西秀区双堡镇开始对安顺金刺梨规范化种植,2014年安顺金刺梨产业发展联合协会成立,2016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共同发展模式,安顺继续增加周边地区的金刺梨种植,同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安顺金刺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10年之间,金刺梨从种植到形成产业,也依托了来自政府、村民和企业的力量。我是2021年回到贵州,之前一直是在香港学习工作,在港共待了8年的时间,因为在工作中有和内地政府的公务员有接触,了解到内地现在对乡村振兴有很多有力的政策,自己也一直对支持家乡工作有一份情怀,总觉得当我在外面学习工作得到经验,要返乡做些事回报家乡。所以,在读完研究生课程后,便回到贵州,想找找机会从事乡村振兴产业。

开始从事金刺梨其实也很偶然,主要是因为父亲是金刺梨纯汁的忠实粉丝,家乡也有人种金刺梨,父亲就想这也许是一个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的好时机。所以在去年的10月份我们向农户购买了一批安顺金刺梨和贵龙五号刺梨,准备榨金刺梨和野刺梨两种纯汁。11月份我们的产品出炉,当时正好遇到内地疫情严重时期,病毒传染迅速,刺梨汁因为维C含量高可以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成为当时的销产品,我们的产品也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口碑,顾客也会找我们持续去回购。

农业是一个急不来的行业,特别是刺梨汁的推广,是一个需要长期对市场进行培育。所以我们会让顾客先品尝一下产品,让大家了解他的功效后再进行推广。在这个期间,我们也发动身边认识的人群,让大家熟悉产品并对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使用熟人效应和口碑宣传进行推广。我们的产品名字叫作阳河金果,安顺金刺梨是秋天成熟的金色果子,安顺黄果树的上游是白水河,白水河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流向田间和刺梨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硕果累累的景象,阳河金果就取意于这个景象。

图片2.png

在疫情销期过去以后,市场需求回归理性,我们的产品推广也来遇到一定发展瓶颈。在这一年的创业过程中,自己累计了一些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和种植加工刺梨的方法和易错的地方,算是对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稳定现有的客户,增加客户的品牌粘度,并且要拓宽自己的产品类别,打造一款可以增加流量关注的网红产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贵州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学习的两周中,我们学习了解了农业经营管理、企业融资、品牌建设等项目课程,为我们后面的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向,在现在的乡村振兴产业中我们对农产品的定位并不只是生产出来能用,而是要符合国家甚至行业标准,产品品质需保持稳定,让顾客可以安全放心使用。在我们参观学习的基地和公司中,他们都把产品的质量标准放到第一位,并在自己的行业做到了行业领先有些甚至取得自己的专利权,这些产品都经过国内外的检验标准,品质过关,经得起时间和顾客的考验。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从古至今对农业就十分重视,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并不仅是提高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把我们国家的内驱动力真正发挥出来。农业的经营生产需要将眼光放长远,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样一样去落实。在贵州的乡村,人们缺乏对科学管理和规范化生产的意识,或者是对产品没有一个全局的意识,种植、加工、销售太分散,不集中。在这次头雁项目的学习中,老师们也提出一个新概念叫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就是对现在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提出一个方向性的思路去解决。不同的行业需要针对性去分析,好的产品需要好的销售策略去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出的产品应该要精准对标目标顾客群,做细分市场,了解顾客要求和喜好,推出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我们是贵州乡村振兴的先行者,要把在西农学习的先进理念带回家乡,让农产品可以标准化生产进入更多人的餐桌。让我们发挥“头雁”力量,共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