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头雁”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不仅是一份称谓,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结合培训所学与实践感悟,我对“头雁”的角色定位有了深刻认知。
“头雁”是产业振兴的开拓者。多年一线生产经验与新品种引进实践让我明白,唯有依托科学、具备市场洞察力,才能在产业发展中立足。我们既要锚定本地资源禀赋,又要打破传统思维桎梏,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以技术革新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生动诠释了“头雁”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价值。
“头雁”是群众利益的守护者。张红教授关于“头雁使命与担当”的授课让我明晰,“头雁”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需回应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诉求、破解产业振兴难点。要把握“全面”“最高”“境界”三个关键词:思想与行动需表里如一,贯穿产业发展各环节;以“赢得民心”为最高追求;以“政治思想过硬、勇担表率”为境界标杆,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头雁”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张老师提及,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愈发重要。这要求“头雁”必须秉持创新思维,主动了解新事物、吸纳新思想、运用新政策,在新发展空间中探索经验、开拓领域,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创新动能。
“头雁”是团结协作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绝非单打独斗,需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新民市通过政策倾斜、技术服务推进乡村人才技术等级认定,打造乡村产业雁阵,让我真切感受到协作的力量。“头雁”要善于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合力,既要自身争先,更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
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我们当以金开荣书记为榜样,既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存“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以提升引领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以夯实根基,创新发展模式以激发乡村活力,以“头雁”标准严格自我,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书写时代答卷,共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