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此次生猪产业“头雁”培训,于我而言是一场兼具知识补给与思想淬炼的成长之旅,不仅深化了对“头雁”精神的理解,更明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
培训首日,张红教授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头雁”的使命与担当展开讲解,字里行间满是期许,让我油然而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午后,我们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史馆与博览园,触摸校史脉络,感受农业科技的厚重底蕴,别样的体验为后续学习埋下思考的种子。次日,杨鹏教授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郭亚军教授则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授课——前者让我深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作为国计民生根基的重要性,尤其对18亿耕地红线的守护意义有了更深刻认知;后者的谆谆教诲更让我心潮澎湃,他强调行情波动时需“懂政策、踩市场”以规避风险,更要在技术升级、规范管理、疫病防控上深耕,通过降本增效站稳市场,分享的实操案例更让我收获满满、备受鼓舞。
此次培训中,“头雁”的角色定位愈发清晰:既是乡村振兴的领航者、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也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核心责任在于破解发展瓶颈、防返贫促增收、引外部资源、营和美环境,最终带动群众共富。而校史馆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于右任毕生奉献教育、葬于台湾却面朝大陆,始终期盼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事迹,更让我肃然起敬,坚定了“小我融入大我”的信念。
这场培训不仅是技术“充电”,更是思想“赋能”。未来,我将以“头雁”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所学转化为行动——既要养好猪,更要做好产业发展的领航者,为生猪产业提质、乡村振兴添活力贡献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