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万亩,园林草地等面积1.8万亩,灌溉面积8.48万亩。杨凌三面环水,有渭河、漆水河、韦河3条河流,宝鸡峡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区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3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20毫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地下水为主,区内水资源总量4139.98万m3,可开采水资源量为3959万m3。
渭河、漆水河和小韦河均属渭河水系。渭河系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水系,流域面积135568k㎡,漆水河和韦水河均属渭河水系,漆水河流域面积3783 k㎡,韦水河流域面积1983k㎡。
渭河是流经我区的最大河流,经揉谷镇姜塬村入境,由李台乡东桥村出境。区内全长11.80km,河道平均宽度700m,河床平均高程437.00m,平均比降1/1000,多年平均流量199.9m3/s,最大洪峰流量为5870 m3/s(1954年)。
漆水河系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由武功县武功镇马家尧村入本区境内,从杨凌东侧自北向南流过,于大庄乡圪崂村注入渭河,本区内流程9.50km。多年平均流量4.15m³/s,最大洪峰流量2260m3/s,年径流总量1.31亿m³。
小韦河杨凌段系渭河的二级支流、漆水河的一级支流。由杨凌区的五泉镇曹家村入境,在杨村乡北杨村汇入漆水河。流经杨陵区区段长度24.7公里,河床比降27‰,多年平均流量0.57m3/s,最大洪峰413 m3/s(1954年),多年平均径流量1785.2万m3,河面平均宽度7.5 m。
渭惠渠是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魏家堡筑坝,从渭河左岸引水,灌溉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诸县,该渠是民国年间水利专家李仪祉倡导修筑的 “关中八惠” 之一(泾、洛、渭、梅、沣、黑、泔、涝),是继泾惠渠建成之后“关中八惠”中的第二个较大工程。
渭惠渠工程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3月动工,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12月竣工。主要完成由魏家堡至漆水河长40千米的干渠,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又完成拦河大坝枢纽及5条支渠的建设任务,只1949年灌溉面积达到1.8万公顷。1952年、1957年又进行扩建改造,灌溉面积达3.8万公顷。1958年开始,在渭惠渠基础上设计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1971年建成通水。1972年12月20日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工程动工,2005年9月26日枢纽开始恢复蓄水,在增加四库调节后,灌溉总面积20万公顷,是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渭惠渠杨凌段由揉谷镇新集村进入杨凌境内,流经杨凌城区,于杨陵街办川口新村出境,境内渠道全长14km,渠道底宽4.5m,渠深3.0m,平均比降0.4‰。
高干渠始建于1958年,是我省重点灌溉工程之一。高干渠由塬下总干渠扶风县上宋乡孝母村分水闸引水,穿越陇海铁路后,沿渭河左岸塬边阶地东行经扶风、杨陵、武功等九县(区)至泾阳县上狼沟汇入泾河,全长105.747千米。高干渠原设计灌溉面积96万亩,由自流灌区和抽水灌区两大系统组成,经过1975年和1996年两次大的渠系调整和关中灌区泵站改造工程实施后,现状设施灌溉面积为80.1万亩,其中自流灌区47.44万亩,抽水灌区32.66万亩。
高干渠杨凌段由西向东穿过杨凌中部,途经杨凌城区,境内渠道全长16.5km,渠底宽度6.5m,渠深3.4m,平均比降0.3‰,设计流量18m3/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