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堡原为汤峪镇闫家堡村,2017年撤并村时同本镇附近的潼关寨、上王3个村合并为汤峪村。闫家堡共有4个村民小组,460户,1740人,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导产业。2013年被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中心村。近年来,闫家堡坚持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提升农民素质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中心村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宝鸡市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投资280万元衬砌排水沟3.4公里,绿化栽植各种苗木1.66万株,建成沼气池76个,被评为全县环境卫生整治5A示范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改厕率达到95%,投资53万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村史馆、幸福院,文化广场8处。二是发展壮大旅游特色产业。利用地处太白山旅游新区核心的有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庵岭古城等旅游景点,带动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396户, 2017年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三是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了庵岭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村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建成旅游商铺224间,零租金入驻商户200户。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民俗文化等农村服务业,带动100余户农户从事猕猴桃电商销售。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股东”模式,聘请第三方对村域集体所属旧厂房、旧学校、水库、承包地等集体资产验资核算,明晰产权,建立资产台账。探索“三变”改革,新建占地10亩储存量1000吨冷库14间入股,吸纳11名社员120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并将有关财政资金项目,集体资金吸纳入股,实现了土地集约、资本集中、利益共享,促进了生产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民风淳朴,文明和谐。建成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及乡风文明一条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组建文艺团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民间社火、秦腔大戏、手工石器等传统文化工艺享誉周边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