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六营村位于凤翔县城东南3公里,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520户,1943口人,2095亩耕地,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030元。先后被确定为省级“一村一品”重点示范村、“乡村一日游”景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17年通过了全国文明村验收,相继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五星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卫生村、生态村等表彰奖励100多项,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完善设施抓建设,协调发展家园美
一是村庄建设有序。村上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形成了一套庄基申报、审批等程序,庄基规划管理严格统一,关中民居和现代民居建筑排列有序。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全村村庄道路硬化、电力设施、人畜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60%以上。三是公共服务健全。建成集办公议事、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一处,制度健全,服务经常;全村建有民俗广场、休闲娱乐广场3个,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一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依托村情抓产业,村强民富生活美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彰显泥塑,打造精品,带动旅游”的思路,合力打造“六营民俗村”。高标准规划,以实施“一园、两环、七大功能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编制了六营民俗村建设规划。精细化建设,完成了泥塑一条街改造,进村路、环村路硬化,风景墙、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泥塑广场、泥塑坊建设等工程任务。目前,以文化博览馆、民间工艺传承体验区、特产购物一条街、民间工艺研发中心等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新模式带动,形成了以胡新民、敬萍、胡小红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和代表人物引领,带动全村70%的农户从事泥塑生产的“艺人带动+农户生产”新格局。旅游业促销,随着泥塑马、泥塑羊登上生肖邮票,凤尾鸡亮相央视春晚,六营泥塑影响力巨大,前来参观游览、购买泥塑的游客络绎不绝,泥塑销售由季节性变成了常年销售,2017年实现产值4700万元。二是做优特色种植业。引进了陕西新天润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在本村流转土地800亩,建起了油用牡丹基地,吸纳季节性务工村民50多名,既获得了土地流转资金,又增加了务工收入。三是推进田园综合体。编制了六营村田园综合体概念性规划方案,提出了“农业+旅游+文化+商贸”三产融合,“园区+景区+社区+街区”四区一体的建设理念,明确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西府民俗非遗、休闲娱乐、康体养生、文化艺术于一体的西府风貌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
三、突出重点抓治理,生态宜居环境美
一方面狠抓环境综合整治,采取阶段性综合整治与日常清扫保洁相结合,全面净化村庄环境,在原万泉沟造林50亩,在全村主干路、生产路、村庄街道栽植绿化苗木6万余株,安装路灯128盏,绿化、亮化率100%;粉刷墙体15000平方米,制作墙壁文化121幅,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品味;环卫设施配备齐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环境干净整洁。另一方面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处,解决了村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顽疾。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四自一包”责任牌,使村民倡导绿色、维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
四、提升素质抓管理,文明和谐乡风美
一是村民教育坚持经常。坚持每月组织党员、村组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老年协会等组织作用,村民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二是乡风文明扎实培育。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到40%以上。秦腔自乐班、秧歌舞等活动开展经常,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开展争当好儿女、好婆婆等活动,使村风更加淳朴文明。三是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制订村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21种,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一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程透明,始终按章办事,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真正做到了工作规范、服务到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