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院

透过“头雁”看校地合作新范式

作者:  来源:农业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把乡村带向何方、让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浙江破题、以“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手,深刻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

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育强“头雁”队伍,赋能“千万工程”,这是校地合作交出的“闪亮答卷”。

7月15日上午,2023年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利开班举行。

 

同日,一场关于“教育培训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合作座谈交流会如期举行。

 

风从西农来,势从榆阳起。两场会议的大背景,都是以“西农所能”服务“榆阳所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在“头雁”项目上的长期合作,缔造了蜚声业内的“榆阳模式”。

缘愈深,情弥坚

一个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项目,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政府抢抓机遇,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该项目,无疑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

就在各省“头雁”项目紧锣密鼓筹办之际,2023年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如期开班,榆阳区再次走在了全国“头雁”项目培育前列。

抚今追昔,能不慨然?

7月15日召开的这两场重要会议,时间很紧凑。

8时30分开始开班仪式,13时10分结束座谈。总时长不到5个小时,而会议内容却十分丰实。尤其是座谈会,谈论的话题也十分“走心”。

缘愈深,情弥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认为,长期以来,西农与榆阳交流频繁,校地双方在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服务民生、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务实合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合作过程中,西农大为我们搭建了最好的培训平台,提供了最实用的课程、最好的师资、最具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给予了最优的管理保障服务,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校地一家人’的亲切与温暖,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榆林市榆阳区委书记李忠宏认为,实践证明,榆阳区与西农合作培育‘头雁’的路子是对的,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

 

聚共识,出实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座谈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认为,唯有“双向奔赴”,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办公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雄的发言极具代表性:“我们发挥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首次在榆阳区进行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培训。去年,又在全省率先举办了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先行先试,整出了‘三段式’培训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榆阳经验’。也对后边的贵州、甘肃等地的‘头雁’培训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效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刘学波,在座谈会上分享了自己指导过的“头雁”学员、可尚颖瓜子“大当家”申雅君的精彩故事。“申总比较活跃,经常参加青创赛等赛事,拿的还都是一等奖!”据刘学波介绍,申雅君勇于在南瓜品种选育、关键加工技术、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品牌打造等方面创新突破,打造出特色南瓜产业,培育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农产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我观察,可以用‘四个一’总结。”榆林市榆阳区委书记李忠宏认为,新的“头雁”队伍在培训中学出了一腔情怀,更加坚定了爱农为农务农带农的发展思想,涵养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深厚情怀;培育了一种思维,思想得到了解放、视野得到了开阔、思维得到了发散,实现从以量取胜到以技术取胜的认知转变、理念更新;提升了一技之长,对生产技能、产品开发、品牌策划、市场营销有了更精准的把控,生产经营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做大了一域产业,通过抱团联动,打通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链条,做优了许多特色产业,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完善了供应链、提升了价值链;带动了一方群众,把联农带农变成了组织农民、引导农民的过程,变成了培育农民、提升农民的过程。

头雁领,雁阵翔

“我是去年培育的第一批‘头雁’,杀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后,动员周边村民规模化种植富硒水稻,试点稻田养蟹,发展现代化种养销全产业链,现在已经入选了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再次见到记者,位于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的四娃圆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常成,依然难掩心中兴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正是在郑志雄这个榆阳区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的付出与奉献之下,当地村民将废弃的旧窑洞以“村集体统一流转+集体一体打造+经营户经营”模式,按照“传承陕北风俗、留住老家记忆、体验田园生活、实现农旅康养度假”的思路,全力打造成为体验型民宿,配套了休闲度假、研学采风、理疗康养、近郊采摘、观花赏雪等文旅休闲项目,帮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达到80万元,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既要“一马当先”,更要“万马奔腾”。除了种粮“父子兵”的常四娃、常成和“带头大哥”郑志雄,还有“沙盖妹”张红春、亚平家庭农场李亚平、联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吴林平,这样类似的成功“头雁”不胜枚举。

数据最具说服力:首批47名参训“头雁”顺利结业,带动了1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家初加工企业、20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形成了“头雁振翅、雁阵齐飞”的良好局面。

珠玉在前,瓦石难当。日前,2023年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现已开班。相信在第二季,榆阳区这50名优秀的“头雁”,也会在自己的行业领域成绩优异、绽放光彩!

从“顺势而生”到“乘势而起”再到“造势而雄”,这个校地合作新范式值得借鉴和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