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院

听,花开的声音——“2023 年榆阳区驻村工作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期)”成果交流暨结业仪式侧记

作者:  来源:农业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08-02  浏览次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广袤大地上,有一支主力军叫驻村工作队,他们承载着乡村振兴使命,肩负着强村富民嘱托,夯基础、带队伍、谋发展、抓产业、解民忧,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助推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开展。

为了在田间地头书写人民最满意的答卷,7月30日下午,“2023年榆阳区驻村工作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期)”成果交流暨结业仪式在杨凌示范区工委党校举行。经过一周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99名驻村工作队员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圆满结业,即将奔赴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满载而归喜收获,扬帆起航赴新程。结业仪式上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干货满满、实用性强,不但强化了业务水平“硬实力”,更是提振了干事创业“精气神”。

翘首眺望,初心启航

“感谢榆阳区委给我这次机会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针对性强,采取了课堂学习、参观考察、小组探讨等多种形式,让我收益颇丰。”榆阳区融媒体中心派驻到大河塔镇大河塔村的驻村工作队员訾晨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队员,自己对乡村工作了解并不深刻,经过一周培训,让她收获满满。

 


訾晨阳认为,“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沉下心来在乡村。我驻的村子,总户数440户,总人口1242人,脱贫户也有109户,253人,担子不轻,一定要深入群众,了解所需所想,拉近与群众距离,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利。”

“其次,此次培训也拓宽了我的视野。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振兴,也是系统工程,就包含了文化振兴。我将发挥以前在融媒体中心工作的这方面特长,宣传上多发力,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我想说,我一定会将在这里的所学,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乡村振兴而努力,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未来,訾晨阳豪情满怀。

旁边的榆阳区上盐湾镇碎金驿村的驻村工作队员陈发兵接过了话茬:“我以前在榆阳区继续教育中心工作,此次派驻到碎金驿村,是一个新的职业生涯起点。总体来说,本次培训可以用八个字总结,就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我的认识能力得到提升,理论知识更加全面,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思路、拓宽眼界、明确方向。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伙伴,为以后的交流合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陈发兵透露,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和杨凌王上村、礼泉袁家村的现场参观,对他启发很大。培训结束后,他将着手开展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三产融合发展,扩展销售渠道。“我们碎金驿村合作社开办养牛场,养殖西门塔尔牛,现在存栏近 200 头,如果以帮扶销售、 单独配送这种方式运营,太过单一,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着牛场效益。看完‘袁家村模式’,一下子打开了思路。若能鼓励村民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链的方式,增大养殖规模,扩展销售渠道,定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因地制宜,重拾贸易功能。“碎金驿村,地理位置特殊,紧挨242国道。历史上是西口古驿站,也是北宋和西夏两国进行马匹、药材、丝绸、茶叶等贸易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利用其历史底蕴,定期开展农贸集市,吸引周围村民到此交易,增加村民收入,沟通周边乡村,繁荣农村经济。”

躬行践履,不负韶华

此次结业仪式上,一组学员代表、榆阳区芹河镇酸梨海则村第一书记郭宇的发言较具代表性。

“本次培训,设置在大家驻村前或刚驻村不久,时效性强、针对性强,可谓是一场‘及时雨’。”郭宇表示,“这场雨,不仅下在了我们急需提升和耕种的‘业务田’上,也下在了最闷热、最焦灼的7月。本次培训携手了全国知名、省内顶尖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安排节奏紧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精巧实用,称得上天时地利,这也注定使我们收获满满,感悟颇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郭宇告诉记者,“这短短几日,我们认识了党的二十大战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地位和运用方法,领略了宜居宜业的王上村、袁家村的典型案例,熟悉了驻村帮扶管理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等‘业务干货’,为我们理清了思路,扫除了障碍。听完老师、学员们的真情流露及诚意满满的经验分享后,我深刻认识到,空谈理论和实打实地踩在农村的土地上埋头苦干完全是两码事,到基层工作很有必要、走进人民群众很有必要。”

“这几天的学习,谈不上学深悟透,但却是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的良好开端,也是激励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方法的‘启迪之门’。非常感谢区委、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平台,也更加感谢西农大老师们奉上的精彩课程。今后,我们将把今日所学深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和生活实践里,就像每一名西农大毕业生一样,诚朴勇毅,破除一切困难,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他表示,自己驻村后,要认真开展走访入户调研,摸清村上的短板,找准自身的定位,集思广益精准制定工作方案,逐一破解难题,放大本村优势特色,全面助力榆阳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高度!

驻足回望,木已成林

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现实需要,也为广大干部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榆阳区古塔镇驻村工作队员黄照瑞,是学员中唯一“连任”的驻村工作队员。2021年,他成为闫庄沟村驻村工作队人员,以实际行动在村民中树立了工作队的形象和威信。

 


“很荣幸,这次我又被派驻闫庄沟村。作为年轻人,我们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如果不把我选派到村上来,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经历,要把青春奉献到乡村振兴这场必胜之仗中来。”黄照瑞告诉记者,通过七天的学习,主要有四点收获:

一是放松了心情,转变了角色。学校优美的环境以及各位专家、教授对乡村振兴战略独到的见解、新颖的理念,让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心情倍感放松,也使大家明确了自己在乡村振兴中担任什么角色,挑起什么担子。

二是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设计科学,各位专家、教授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既把政策讲得很透,又契合了基层实际。让学员们全面领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切实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三是交流了经验,结识了朋友。

四是明确了目标,抓住了重点。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当前重点就是要做好两点。”黄照瑞告诉记者,一是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名、优、特、精农产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无论是观光农业,还是品牌农业,都要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连片种植、标准化养殖、规模经营,既要有品质的优势,又要有规模的保证。同时,利用好“旅游+”“生态+”等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与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生态建设融合发展,从而鼓足农民的“钱袋子”。二是加强三个建设。即加强乡村建设、乡风建设、组织建设,共同推进乡村和谐奋进的新局面。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短暂又充实的培训,让他们满志踌躇、激情昂扬、蓄势待发,正以崭新的面貌大踏步走在续写驻村帮扶新篇章的大道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