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我院

 一次“思想破冰”的收获之旅

作者:  来源:农业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08-02  浏览次数:

日前,2023年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第二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利开班。50名“头雁”走进课堂,接受“三段式培训”,为陕西榆阳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先行培育一百名头雁,孵化一千名高素质农民,带动一万农户增收致富)蓄电赋能,夯实榆阳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

“赋能铸魂”提本领

“以前,我们这块的杏仁没地方卖。现在,多亏有了小美女谢园园,她把村上的四万多斤杏仁全部收走啦!”阳光下,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云镇赵家峁村村民赵爱玲的笑容格外灿烂。

 


作为榆林市占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当家”,谢园园最近很忙。她刚搞定企业的线上业务拓展事宜,又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培育。

“最近有幸得到了‘头雁’培训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知识和经验。”见到记者,发丝轻挽、身着灰色长裙的谢园园侃侃而谈。

从创业中磨砺顽强,在奔跑中追逐梦想。“占军食品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佼佼者,带给消费者最美好的美食体验。企业不大不小,要冲出滩头,就要炼好内功,厚积薄发。”据谢园园介绍,企业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占地面积10亩。主要加工大扁杏、炒豆类及大米炒米、糜子炒米等产品,年可生产大扁杏200吨、炒米2000吨。目前产品已远销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其品质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她表示,成为“头雁”学员,让自己感慨良多,陷入深深的思考。

首先,头雁培训打开了一扇窗。“通过与导师和其他同行的交流,我收获了了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管理上的先进经验。比如,有一家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优化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谢园园告诉记者,“通过这次交流,我明白了作为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要关注生产过程的细节,还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头雁培训让学员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许多团队活动,通过协作完成各种任务。这些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团队成员在理念上相互合作,互相支持,才能够创造出最佳的工作效果。”谢园园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我决心回到公司后,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共同协调合作,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通过参加‘头雁’培训,我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在听取了他们的分享和建议后,我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我们的企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她表示,下一步要发力电商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变“流量”为“留量”,以品牌宣传和过硬的产品力实现“锁客”。

“补钙壮骨”强内劲

“以前是把收好的玉米秸秆扎成捆,然后一捆一捆地背回家,累得腰酸背痛,但是没办法,必须得干啊,因为那会儿缺农机,只有人和牛。如今变化大了,有了‘铁牛’,种地不再费力气。”榆林市榆阳区硕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奚伟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是榆阳区青云镇唯一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

 


旁边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云镇太平沟村脱贫户王润明接过了话茬:“我的一只眼睛看不见,婆姨还有羊痫风,以前,在家赚不到钱,在外顾不到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我家门口打工,为榆阳区硕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喂羊,一年下来能赚一万六千多元,自己花起来也方便。”王润明认为,合作社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不仅改变了传统种地方式,也改善了他的生活。

王润明告诉记者,“奚总这个人心底好,在外地打拼从煤炭上挣了大钱,还惦记着村里不富裕的乡亲,回到老家成立合作社拉着帮着带着我们,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像我这样常年在合作社务工的脱贫户,共有6户。听说这次他被选为‘头雁’学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培育,我们都很高兴。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参加‘头雁’培训,是为了更好的改变,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国补、省补、地方补为一体,是一次性补助。每亩地补助20元,农民花上30元即可,我们合作社作业服务范围覆盖16000多亩。”介绍完合作社情况后,憨厚的奚伟伟直夸头雁导师“懂行,帮助大”!

“很荣幸可以参加我们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班,给思想‘充电’,为精神‘补钙’,这个培训真不错!”他表示,回去要学以致用,养好牛羊,继续下大力气帮助农民解决“不会干、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

当服务先锋,护粮食安全。可以预见,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现代的“金戈铁马”,将通过榆林市榆阳区硕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铁军出征”,为“第二粮仓”耕耘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充电加油”再出发

“我以前是搞教育培训的,一个偶然机会,发现那么多的陕北农特产还没有叫得出口的农产品品牌,于是我在2021年成立了陕西中朋首嘉实业有限公司。注册了中朋乐商标,取义就是源自于孔子《论语》中开篇的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到记者,正在参加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班的学员冯磊磊打开了话匣子。

 


目前,他们公司以礼品的形式做小米、绿豆、红枣、粉条、挂面的供应和销售,不但带动了32户当地农户,而且间接带动10余家小微企业。为了让品牌变得更真实,更亲民,还特邀国家一级演员、陕北民歌杰出代表杜朋朋担任其品牌代言人,传递品牌核心价值。

为进一步塑造品牌价值,该公司与鱼河镇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等优质资源合作,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并在“832平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抖音、快手上进行产品推广,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全国各大城市。

“在高端市场,企业复购率很高,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万!也许是我干了点事情,才被选为‘头雁’学员,自己当然要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冯磊磊高兴地说。

“首先,让我收获了接地气、有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理论知识,理论上得到了升华。也有异地现场讲授的拓展,袁家村、富硒堂等产业成功案例的分析,特别是李书记在开班仪式中提出的‘情怀、勤奋、敬业、坚持’八字精神,让我在产业发展中思维得到拓展。”

“怎么学人所长?我有四个方面的体会,简单概括是学方向、致情怀,学理论、讲故事,学布局、理思路,促发展、注品牌。”他认为,“产业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没有通天绳,只有脚下路。我们必须树立积土成丘、滴水成渊的耐心和坚持,充电加油再出发!”

这三名“头雁”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此次参训堪称一次“思想破冰”的收获之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