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底气。为了让“头雁”羽翼丰满,在乡村振兴的浩瀚天空飞得更高更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在“做答卷”。
人勤春来早。2月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建华副校长,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雄带领25专家教授兵分四路奔赴甘肃11个地市,再次回访“头雁”学员,为他们开春的产业发展排忧解难、指点迷津。这是去冬今春“头雁”回访的第二阶段。
为保证培育质量,加强对“头雁”学员学习指导,深入实地解决“头雁”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头雁”学员进一步壮大自身产业,提升联农带农产业发展和孵化带动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利用寒假,抽调 名专家教授,组成十一路“专家天团”,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奔赴贵州、山西、甘肃,第四次开展“头雁”回访指导活动。
“黔”金一诺,“专家天团”兵分三路
元旦刚过,位于黔岭深处的多家涉农企业便迎来了一波“专家天团”,共谋乡村振兴大计。
西农大千方百计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1月5日至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是精锐尽出,由王征兵、徐怀德、王渭玲、郭延平、吉红、赵春平教授等16人,组成的“头雁”导师团,兵分三路,为黔地“头雁”学员们开展回访指导活动。
此番开展指导,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培育第二阶段导师实地现场指导的重要环节。第一队赴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安顺市等4市8县,围绕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12家企业(合作社)开展指导;第二队赴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兴仁市等1州2市6县,围绕特色蔬菜植物、油和粮食加工等产业10家企业(合作社)开展指导;第三队赴黔南州、黔东南州、福泉市等2州1市5县围绕养殖业、中药材等产业8家企业(合作社)开展指导。实现了黔地全覆盖,各产业链均有“头雁”导师指导。
“头雁”导师座谈会上,王征兵等多位专家教授分别针对“头雁”学员生产、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把脉和问诊,面对面地对“头雁”学员进行指导,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在场学员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安顺黔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是第一队回访的12家企业(合作社)之一。董事长伍钢是2022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期贵州“头雁”学员,他深情讲到:“在培育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从一名普通农业带头人到‘领头雁’的转变。”
“我们将以此次‘头雁’项目为契机,加大技术人才培训力度,组织引导‘头雁’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支持‘头雁’带领周边农民学技术、闯市场,为乡村振兴领航起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兽医师周泽晓表示。
恪“晋”职守,“头雁”导师两路并进
“你这种深了,这一下一亩地就增加了近两千块钱的成本。”
“再看,这个就是典型的纹枯病。现在纹枯病非常普遍,容易造成收获的时候白穗子。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一是种子包衣,二是返青后用五唑醇或者杀菌剂喷叶面。”
“这个基本上没有次生根,这五条全是种子根,这个就是胎里带的,种的有点太晚了,能适当的种早一点,早上一个礼拜都不是这种,现在两叶一心,像这种情况我们不要分蘖,靠主茎成穗,它开春后还会分蘖。”
“我建议这个滴灌带弄完马上浇水,抓紧进行冬灌,也可以压实土壤进行镇压,起到保墒增温作用。”
……
这是1月8日至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张睿研究员、欧阳韶晖副研究员等一行3人,在山西深入“头雁”学员生产一线、种植基地,现场实地把脉问诊、送教上门面对面交流指导的生动一幕。
“小寒”时节,正值寒冬小麦促弱转强关键期,为做好早春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及时精准解决山西粮油产业班“头雁”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导师团两路并进,不远千里、不畏严寒,分赴临汾、运城市,晋城、长治市,同时开展导师回访活动,解决“头雁”们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导师团一行先后到侯马市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曲沃县中恒农业有限公司、翼城县邦正农业专业合作社、垣曲县三农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荣辉农耕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爱科农家庭农场对学员在生产及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在山西侯马市、翼城县、垣曲县、夏县、临猗县召开了4次座谈会,就“头雁”学员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校地合作等与各市县农业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
侯马市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然告诉记者,“这次导师回访指导,不仅就种植技术具体问题给我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还提议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应用滴灌技术,降低肥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水资源消耗,同时建议我转向种植高品质小麦品种以提升产量和品质,并倡导发展有机和绿色农业,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进步,给今后产业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非常感谢‘头雁’项目和西农大对我的培育和指导。”
“今天导师们专程来到我的家庭农场指导,让我深受感动!我坚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好,我也将发挥好‘头雁’示范带头作用,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见到记者,山西爱科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姚雪芳依然难掩心中兴奋。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红军表示,“导师团来到我们县回访头雁学员,这种送教上门、手把手的实地指导,真正地解决了‘头雁’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头雁’提高认识,拓展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其做大做强自身产业,提升孵化带动能力,有利促进今后‘头雁’引领和带动当地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让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农村局将以此次‘头雁’项目为契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后期将组织引导‘头雁’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作用,支持‘头雁’带领周边农民学技术、闯市场,为乡村振兴领航起飞。”
“陇”骧虎步,六路导师催动“雁舞”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项目导师团林果专家吕平会教授、园艺专家赵利民教授、中药材专家段琦梅副教授等一行4人,赴甘肃省陇南市开展头雁”项目学员回访调研活动。
导师们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走进徽县新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徽县康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县寅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县陇小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合作社及2家企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指导。围绕学员关心的现代果业生产、农村经营管理、设施农业和中药材等疑难问题和技术难关,导师分别一一解答,帮助学员找寻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新方法,积极寻求“头雁”联农带农新举措、新思路。
导师团来到陇南市徽县、成县开展回访指导,“头雁”学员激动不已。在座谈会上,“头雁”学员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产业发展状况,展示了他们在产业转型升级、联农带农、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头雁”学员代表李航激动地说,感谢西北农林科大学组织的回访,通过各位导师现场指导,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石,将不断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头雁”引领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可持续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富裕,为乡村产业全面振兴贡献新力量。
徽县、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回访调研指导在交流中碰撞了“三农”智慧火花,在分享中拓宽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在三方互联互通中找寻到了“头雁”项目高质量培育的“金钥匙”。
2月18日,新年上班第二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胡晓辉、程智慧等25个专家再次回访“头雁”,对甘肃省产业业态全覆盖,对各个产业的产业链全覆盖,对甘肃省所辖地市全覆盖。本次导师兵分六路回访指导,是甘肃省2023年“头雁”项目第一阶段校内集中培育后开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心准备下,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指导下,各地农业农村局紧密配合下,解决了学员在农村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产业壮大发展实际中面临的问题,更好地提升受训学员产业发展与孵化带动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头雁”学员第三阶段返校进行成果交流答辩打下坚实的基础。
落地生根,由“培”到“育”探索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站位强输出严质量,把培育“头雁”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头雁”项目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展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区域优势和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提供“西农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头雁”项目负责人表示,“‘头雁’项目与其他传统培训项目最大的不同,就在一个‘育’字,始于培训、不止培训,着眼人才、落脚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美好局面。“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为了确保“头雁”培育的质量、效果,学校为学员量身定制“一揽子”扶持方略,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头雁”培育“‘321+N’西农模式”,指导成立“头雁”发展联盟,指导“头雁”成立发展联盟,设立“头雁”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站,还出版了教材全国首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特色教材——《乡村振兴与“头雁”使命担当》,有效填补了“头雁”培育教材的空白,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通过“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政策拉动”和“服务促动”,“头雁”培育渐与当地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才之林”日渐枝繁叶茂。并涌现了一批典型“头雁”、打造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农业科教服务新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