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落英缤纷,五色斑斓。11月10日下午,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生猪、家禽、肉羊肉牛、中药材、粮油产业)培训班“头雁”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顺利举行。
这场“硬”气十足的论坛,以“话产业、理思路、谋发展、强担当”为主题,特邀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张睿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亚军副教授为论坛点评专家。论坛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徐瑛主持,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生猪、家禽、肉羊肉牛、中药材、粮油产业)培训班全体“头雁”学员参加。
本次论坛,在众多出众“头雁”中,遴选了陕西甘之饴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洁、铜川市王益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学锋、榆林市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农场主思耀国、洛南县好日子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荣霞、陕西新加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彭明毅、榆林旭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换换、靖边县韦小军家庭农场总经理韦小军、三原侯颜娜家庭农场农场主侯颜娜、山阳县君子涧富君诚中药材家庭农场农场主孙俊富、渭南素心山谷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吕春萍等10位优秀“头雁”学员,围绕自己产业发展情况,用奋斗故事和感言,图文并茂,深情地分享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的创新思维发展,以及联农带农情况、未来发展方向等。
“头雁”的分享各具特色,有产业发展经验,也有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更有深切体会和真知认识,风趣生动的内容,深深吸引着现场聆听的学员,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分享,加强了“头雁”之间互动交流,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明晰了产业发展思路。
张睿教授在点评中说,“头雁”学员要练习好“卖”自己,要思考未来的路怎么走?怎样才能走得更宽更远?如学员付荣霞的产品手工挂面,要考虑传统农产品加上现代科技和文化去升华,延伸产业链,提高性价比。未来农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化服务,智能化、无人化对技术的需求更高。因此,思耀国、郑学锋等学员的社会化组织服务企业在发展中要注重培养人才,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郭亚军副教授说,“头雁”学员郭换换等把传统产业加上现代化技术升级换代,一二三产融合,做成了新产业,让产品销得更远,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彭明毅等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数据和技术,强化企业对未来发展的应对措施,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了“头雁”的作用。侯颜娜、吕春萍等,对事业热爱、坚持,扎根农村,带给了群众志气、智慧和思路,把乡村的事情做成了乡村产业,把乡村产业做成了乡村事业,让群众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金光大道。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头雁”学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加快自身产业发展,增强联农带动能力,激发“头雁效应”,充分发挥了优秀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持续抓实“头雁”论坛活动,通过谈问题、讲经验、提打算,实现难题共解、经验共享、共同提高,不断锤炼“头雁”带飞“雁阵”的能力,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据悉,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承担陕西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对(生猪、家禽、肉羊肉牛、苹果、葡萄、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粮油10个主导产业)600名“头雁”,进行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西北农林科技大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系统培育,积极实践“头雁”培育“321+N”西农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帮扶,指导完成《“头雁”产业发展及带动能力提升研修报告》,建立“头雁”产业发展联盟和“头雁”工作站,成立“头雁”校友会,创新“头雁”论坛,共享优质课程,传授知识,教导实践,让“头雁”在今后的发展中展翅高飞,为推进乡村振兴、陕西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