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创新机制体制 打造职业教育“平桥样本”

发布日期:2018-05-23          点击:

  近年来,信阳市平桥区紧紧抓住职教攻坚的机遇,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统筹培训资源,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地转移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为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增添了内生动力,形成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平桥样本”。

  一、创新机制体制

  为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解决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对职业教育各管一摊、职能交叉、资源分散、政出多门等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平桥区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2011年10月,平桥区整合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能,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职能,成立“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这一体制的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实现了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无缝对接,形成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该局的成立在全国尚属首例,2012年5月6日,被《光明日报》称为“中国第一局”。

  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平桥区规划用地1156亩,投资8亿元,建设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57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实训车间、餐厅、公寓、运动场等,全部建成后可以同时容纳2万名学员学习实训、就业创业。

  平桥区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就是把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放在一起,在一个平台上发展,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生共赢。平桥公共实训基地现入驻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企业等21家,开设有航空服务、电子商务、高铁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等27个培训科目,年培训能力1.5万人次。具备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就业创业等多种功能,是全区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场所和产业集聚区企业培训和孵化基地,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河南省“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河南省中华职教社就业培训中心、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信阳市退役士兵培训基地。

  三、统筹培训资源

  平桥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一管理、集约培训”的原则,把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和残联以及工、青、妇等部门的培训,全部集中到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由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牵头统筹实施,把相关单位的培训教师和各行业能工巧匠集中起来,建立专家人才库。通过统筹培训资源,避免了资金零散、多头管理、重复培训的现象,在这个平台上,学校、企业在师资、设备、生源、培训、就业等方面资源共享,节约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

  平桥区从2009年就实行了免费中职教育。2010年,平桥区提出“把全区所有上不起学、上不到学的孩子,以及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全部免费培训一遍,让他们学一门技术,谋一份职业”。凡是上级有培训资金的,像农业、扶贫、残联、民政等部门,就利用各部门的培训资金开展培训。培训资金覆盖不了的人群,区政府通过发放1000元的“技能培训券”(也称“代金券”)的方式开展免费培训。群众拿着“培训券”可以在职教集团内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学习,最后凭技能培训券、培训档案和结业证书,由区财政统一兑付培训费用。这既调动了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培训资金封闭有效运行。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职业技能,为企业储备了一大批普工和高技能人才。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已成为平桥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两大助推器。

  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

  平桥区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平桥公共实训基地、乡村成人教育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重点针对城乡劳动力的培训愿望、产业集聚区企业和社会就业需求、乡村产业发展确定培训对象和专业。主要开展种养殖、餐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保安、乡村旅游、保洁服务、物流、美容美发、计算机应用、建筑业等专业(工种)培训,达到了一技在手,就业无忧。2017年,全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员16669人次。培训后就近就地推荐就业,就业率达60%以上。一是发挥平桥公共实训基地培训的主导作用。2017年,平桥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党政单位、群团组织、企业、公司和个人开展了平桥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桥区农村电子商务实用人才培训、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信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华职教社新农村带头人培训及各类企业人才拓展培训等3415人,充分发挥了平桥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培训主力军的作用。二是深入乡村开展脱贫攻坚致富技术培训。几年来,在乡村培训上,我们不断摸索创新培训方式,把技能培训工作重心下移,把培训办在家门口,田间地头,方便群众学习,做到来能学、学能懂、懂能用,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2017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逐乡镇逐村下乡入户开展培训,根据需求编制课程教案,邀请信阳农林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市农科所、平桥区畜牧局、各乡村农业合作社等农技专家深入到全区40多个村,采取集中理论授课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水稻、玉米、花生、葡萄等经济作物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猪、牛、羊、鸡、鸭、兔家禽养殖技术;艾草、白术、苍术、杭白菊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种植技能培训,通过现场教学,专家讲授,致富能手手把手指导,让群众掌握最实用的劳动技能,许多群众通过培训学到的技术开展种养殖生产、加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有的到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六、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平桥区形成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平桥样本”。“平桥样本”破解了当前困扰我国职业教育“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校热企不热”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就学与就业一体、专业与产业对接、招工与招商同步”。

  经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平桥区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稳定、蓬勃向上的发展轨道,形成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企业”的职业教育“平桥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关注。2012年5月6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职业教育的“平桥样本”》一文,称“平桥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为“中国第一局”,反响很大;2015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报》第十一版(职教版)整版刊发文章:《平桥突围 职教破局》,认为“成立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局”是“打破管理体制‘不合脚’的鞋”;教育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13期刊发《平桥模式:全新体制下的职业教育》,称“‘平桥模式’犹如掀开中国改革序幕的‘小岗村’,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将会拥有‘宣言’意义”。《瞭望》杂志2015年第30期发表《校企深度融合“平桥模式”调查》一文,指出“历时6年的改革创新,平桥提供了观察中国式职业教育改革的鲜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