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涉农职业教育干部培训班(第四期)专刊 (四)

发布日期:2016-05-27          点击:

  【成教案例】

  山区扫盲“五步三坚持”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遂昌县妙高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特色办学

  浙江省遂昌县妙高中心成技校  郑惠芳

  近年来,遂昌县以16-55周岁文盲人群为工作重点,通过结合“进百村送培训上门,访千家助农民致富”活动,按照“6842”的扫盲标准,采取“自然脱盲”、“结对脱盲”、“办班脱盲”三种脱盲方式,扎实推进全县扫盲工作,具体方法是:

  1.调查研究,摸清家底

  (1)收集文盲信息: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库

  (2)疏理文盲信息;按乡镇(街道)归类

  (3)核对文盲信息;进村入户逐人核对

  2.确定对象,开辟路径

  (1)确定三种对象——“自然脱盲”、“结对脱盲”、“办班脱盲”

  (2)策划三条路径——做好扫盲对象中可自然脱盲人群的纠盲工作;做实扫盲对象中可结对脱盲人群的教学工作;做特扫盲对象中可办班脱盲人群的培训工作。

  3.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贴近生活,遂昌县在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通知》要求时,依托各中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推行一办、二送、三超、四保、五考 “五步法”扫盲,坚持围绕一项活动,坚持一个标准执行,坚持一套机制保障“三坚持”机制开展扫盲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几条路径

  (一)坚持围绕一项活动开展

  围绕“进百村送培训上门,访千家助农民致富”活动,各中心成技校和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每人联系四个村,重点扶持四十户农村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根据这项活动的特点,结合文盲形成的原因,采取了“自然脱盲”、“结对脱盲”、“办班脱盲”三种方式开展扫盲教育。目前,自然脱盲人数共计9470人,结对脱盲人数达到1369人,办班脱盲人数达到4234人。

  (二)坚持一个标准执行

  根据全市扫盲工作责任书的目标任务,结合遂昌实际,出台了《遂昌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确定了2013-2015年我县各乡镇扫盲工作目标。

  (三)坚持一套机制保障

  在扫盲工作中,遂昌结合自身实际,边探索边总结,形成了一套确保扫盲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机制,有组织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考核督查机制、宣传激励机制。

  二、取得成效

  提高了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遂昌是典型的山区县,因为文化导致的贫困、生活不便尤其突出,通过强有力的扫盲工作,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更加提高了。如:对罗双根而言,六个月的培训不仅圆了学习梦,还学到了许多技能,在遂昌,像罗双根一样“幸福”的老人还有很多;安口74岁谢连娇说:“想不到我这么大了还能识字,学会了自己坐车、存取款、发短信”;定溪村桂凤婶婶,如今不仅脱了盲,还能帮儿子理财记账目,能给孙子读故事,变身“能干奶奶”。

  增进了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和谐了,家庭关系和睦了,活动中心热闹了。徐村村主任翁兆肖亲身感受到了扫盲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村民活动中心人多起来了,脱盲的村民开始看报纸了,老年人知识竞赛、老年人运动会能开起来了”。金竹镇镇长徐土生表示,等待扫盲的人数多,任务重,需要挖掘潜力实施“人海战术”,“这是一项深受农民欢迎的民生工程,花多大气力都值得”。

  扩大了成校影响力。成校成为扫盲工作的主阵地,成校干部成为扫盲主力军,加强了扫盲队伍建设,参与扫盲的专干25人,扫盲工作联络员291人,扫盲自愿者队伍876人;改善了成校办学条件,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100万,省教育厅补助经费64.25万元,省财政职业教育挂钩考核奖补资金中安排75万元,为各中心成校配置了教学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结合”让苗木高级工培训见成效

  浙江省长兴县泗安成校   占闪星

  绿化苗木是泗安农业的支柱产业,现已种植16万亩,年销售额18亿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泗安苗木虽已具规模,但也面临着品种单一、品种苗不多品位不高、附加值不高及品牌不够响等发展瓶颈。而产业的发展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泗安成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从2013年起开展了园林绿化高级工培训,紧抓“六结合”开展培训,助推泗安苗木的转型升级。

  一、教师:“土”与“洋”结合

  该校聘请专家教授分析当前苗木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提升学员的认识高度,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两次聘请浙大农学院教授、《新农村杂志》主编张放来该校讲课,学员提问不断,效果好;邀请省林业厅种苗站科长李荣华讲课,分析了苗木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状况,使学员大开眼界;他们是“洋教授”。为了更加有针对性,还请当地苗木大户和“土专家”上课,讲他们的管理方法和知识;请了黄际来、童鸣初、陈传意、卓可祥、李满强等学识型大户上课,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二、形式:“课堂”与“基地”结合

  该校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重点是抓好“基地教学”,在有影响、有示范效果的苗木基地(学校园林绿化高级工培训基地有浙大农业科技园、快活林生态园、泗安花木城等5个)里上课,那里树木种类及修剪、嫁接工具材料一应俱全,就可以在现场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互动性很强,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

  值的一提的是农民专家童鸣初的“快活林生态园”基地,是一个集生态、观赏、种植为一体的大型苗木基地,在这里学员即学到了园林绿化方面的知识,也感受到了当前园林绿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高端苗木、精品苗木发展的趋势。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苗木的种植管理技术等课,学员有教材,有专门的理论知识教师上课。该校聘请园林绿化专业教师林业局科长周巍、长兴职教中心石杨杨老师上理论课,讲解专业知识,让学员获得系统的知识。但培训重点是安排室外实践操作,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邀请浙大农业科技园何水平老师指导学员在基地现场操作苗木的种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放样、施工等过程,现场解决学员们的一些疑难问题,规范学员的实际运用水平。

  四、互动:“师生”与“生生”结合

  上课时,除“师生互动”外,校方还尊重学员的要求进行“生生互动”,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学员都是从事苗木多年的行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每期培训班就选取几个种植大户介绍自己的特长,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让学员们自由交流,在唠家常的交流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五、内容:“课程”与“实际”结合

  因为每期学员的年龄、知识层次、苗木经营管理程度等都不一样,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比较困难,该校就根据每期的学员情况和学员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如第二期安排的农业高新技术参观,浙大农业科技园的无土栽培技术,营养土的配制,喷灌、滴灌的节水系统等都让学员大开眼界。

  同样,第三期在七里亭生态园里杭州造型大师楼宝福老师的树木造型修剪课也深深吸引了学员。学员丁通宝说:“楼老师的课,让我终身受益,给我间接创造了几十万的经济效益,通过苗木的造型修剪,可以把树的经济价值提高10倍以上,它引导我们苗木要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六、方法:“讲解”与“演示”结合

  2014年8月第四期培训聘请杭州造型大师楼宝福给学员上苗木造型课。第一天,楼老师通过画图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提高苗木的品质来提高苗木的经济价值;第二天,老师、学员就一起来到苗木基地里,楼老师以一棵罗汉松和一棵榔榆为例,手把手分析讲解并亲自现场演示了这两棵树的造型要求、方法和技巧。

  苗木高级工培训满足了产业链延伸的需求,随着苗木种植业的发展,苗木产业链也得到延伸,苗农们通过培训在苗木产业的下游得到了更大的商机,有许多苗木经营户开始了绿化承包乃至园林施工的业务。

  三年的园林绿化高级工培训,共培训350人,其中335人通过考核取得园林绿化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与肯定,受到了农民、职工和企业的支持与称赞,产生了社会效益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