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
培 训 简 报
(第四期)
2013年第七期全国职业院校校长涉农专题研修班专刊
【涉农办学特色】
以培养职业农民为己任 开辟职业教育新途径
——原平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经验交流材料
忻州市原平农业学校 贺 雄
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风风雨雨六十载、矢志不渝办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学校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体,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技术服务和培训并重,坚持走“一体两翼,多元发展”的强校之路,实现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三方面协调持续发展。60年来,累计培养中、高职毕业生2.5万余名,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0.8万人次。三年来,在省教育厅、农业厅、财政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也因此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2009年,原平农校借鉴河北邢台农校的办学经验,率先在山西省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三年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集中分布在原平、忻府区、五台、繁峙等9个县(市、区),41个乡(镇),138个村,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果蔬花卉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四个专业,组建了166个教学班。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农民得到实惠,增收致富;学校得到发展,固本强基,取得了明显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因此而成为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单位,牵头推进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新发展。“送教下乡”经验在全省推广,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
一、“送教下乡”主要做法
“送教下乡”工作开展以来,原平农校举全校之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扎实工作,创新办学模式,校企紧密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创新教育内容,研发校本教材;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
(一) 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
“送教下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为己任,依靠涉农行业的支持,依托乡村办班,不断深化校农紧密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从办学机制上,学校专门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领导组下设一室(办公室)三处(教学管理处、后勤保障处、督导处),组织精干队伍分工协作,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有序推进。从办学形式上一改过去“校园里务农,黑板上种地”的传统模式,组织教师深入乡村教学点进行理论教学,走进田间地头实践指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从管理方式上,一改过去的部门负责制为教学点负责人责任制,教学点负责人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推选,领导组决定,全面负责从招生到日常管理、考核评价“一条龙”服务,按照教学点负责人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
(二) 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
以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学校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组织生源时优先选择新农村重点村、推进村、产业特色明显的乡村,在选拔学员时优选有志于热爱农业,初中文化程度以上、4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改革过去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实现以学员为中心新的培养模式,密切与乡村两委联系,实行产学结合、校农结合、顶岗实习。更加注重乡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实现学员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
以适应现代农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在整个教学的安排上,按照农闲集中理论教学,农忙指导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各占总学时的1/3,总计完成3060个学时。创新教学环境,把教室设在乡村文化站或者是文化培训学校,现场教学一般在田间地头、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养殖园区,便于就近就地指导和组织生产管理。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是按生产过程、按季节、按项目组织教学。按照理论够用,关注综合素质,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更加突出了实用技能的训练。学校还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法,采取个人购买、学校补贴的办法共购置186台电脑,实现了全过程多媒体教学,针对点多面广的现状,按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对汽车购买给予补贴,购买了39辆“送教下乡”专用车,实行了分片组团巡回教学。
(四) 创新教育内容,研发校本教材
以人才培养对接农村需求,专业对接农业产业,课程对接农业职业岗位,教材对接农村实用技能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育内容。针对当地经济和学员的实际情况,优秀教师自编教材28套,其中正式出版12套,国家改革创新教材4套,制作课件1 30套。印刷发放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六送”:送政策、送文化、送信息、送技术、送法律、送项目。
(五) 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
以勤学和效果为依据,按照学校和乡村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构建起乡村干部、学校教师、农民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这“四考”就是以能力和素质提升为核心,通过对学员到课率实现考勤;通过检查学习笔记、作业实现考学;对选修课和公共课进行考核;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考试。四考结合,评定学员的优劣,教学点管理的优劣,现在看来操作方便、评价全面、效果明显。学校还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班上,现有近100名学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三年来,原平农校自加压力,主动负责、主动适应,主动服务,按照省教育厅一个指导思想、四个教学计划和“五个提高”的要求,农民提高了素质,农村提高了品位,农业提高了产能,教师提高了水平,学校提高了质量,担责任“送教下乡”,倾真情服务“三农”,“送教下乡”初步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了社会美誉。
(一) 提高了农民学员整体素质
“送教下乡”,不仅给当地农民送来了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而且讲授农民关心的时事政策、法律常识、应用写作、农村保健等知识,还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使农民学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原平市子干乡西荣华村学员武俊芬同学,在2010年6月南京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上,代表山西省参赛并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下神山村教学点学员邢凤英等8名同学在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校园“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奖。
(二) 增加了农民学员经济收入
“乡村班”学员通过系统学习科技知识,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下神山村教学点学员贾利霞夫妇在孙银老师的帮助下,承包村里一道荒弃山沟,投资近40万元搞起了土鸡和山羊养殖,现土鸡蛋已进入市场,供不应求,20 11年6月在天津展洽会上成了抢手货;在水峪教学点成功推广果园秸秆覆盖技术,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养根壮树,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繁峙县富家庄学员张玉文,养殖獭兔6年,饲养技术一直不过关,毛皮质量品质差,效益低,在原平农校老师帮助下,他科学地配合饲料,提高了獭兔养殖效益。并带动周边农户大量养殖,目前他养殖獭兔5万只,周边农民养殖30万只;繁峙县赵庄教学点学员刘世红栽植果树10年多,果树病虫害一直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自从上了乡村班,他勤学好问,掌握了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和果树的修剪方法,果树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年多来,原平农校在68个村共试验推广新技术185项,直接经济增收3000多万元。
(三) 引领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经原平农校“送教下乡”推动,有80多个示范户遍布忻州、原平等6个县市,30多个乡镇,每年平均推出1 0个新产品,使6000户农民每户年平均收入增加2000元;张飞云老师在偏关老营设施农业园区推广秸秆生物堆反应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增加收入;弓林森在原平、忻府区5个乡镇推广金条辣椒4万多亩,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高城乡已形成万亩辣椒种植基地。原平市西荣华村等35个村在学校的帮助下成立了农牧专业合作社,原平市田家庄、闫庄村;繁峙县富家庄;五台县杨白村等20个教学点均已呈现出规模化养猪、养羊、养鸡良好势头。目前,学员们主动创业,他们大到投资建加工厂、组建合作社、承包荒山、土沟,小到盖大棚、建鸡场、扩猪舍、购买农机具搞服务,已有652人逐步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四) 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原平农校在给当地农民送科技知识、送致富技术的同时,帮助农民组建秧歌队、健身队,科技普及队、法律宣传队。已有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技普及队,15个村组建了法律宣传队,帮助23个村成为了新农村推进村。在2011年教师节颁奖晚会上,神山、班村等3个教学点代表乡村班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丰富了新农村文化生活。忻府区西张教学点威风锣鼓队,代表原平农校参加了2012年原平市元宵节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还定期在166个教学班中开展“唱响发展主旋律、构建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学习弟子规,争做文明人”、“争先创优”、“喜迎十八大,岗位做贡献”等活动。
(五) 打炼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形成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送教下乡”扭转“双师型”教师的短缺的局面,由原来的65名发展到现在的133名“双师型”教师,占到教师比例的86%。原来在外面兼职想跳槽和转行的教师,纷纷回到自己的专业教师岗位上。
尤其是一部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送教下乡”的骨干教师。
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2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一等奖、二等奖。
在“送教下乡”管理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要讲原则,讲风格,有策略,有力度,在“新”字上出思路,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三年多来,我们不仅打炼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且,磨练出一支出色的管理队伍。
(六)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20 11年6月,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2011年11月在西安九部门召开“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走进乡村田野,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会议经验交流材料。我校“送教下乡”工作被《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